首页 > 文博资讯 > 列表
天水市博物馆藏汉代博山炉鉴赏
 时间:2022-03-18 15:48:44 来源:学术研究部 点击: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用具,深受古代帝王、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天水市博物馆藏西汉时期的博山炉,底盘口径24.5厘米,高24厘米,重1610克。整炉由炉盖、炉身、盘状底座组成。炉盖满镂高低错落的群山叠嶂,时有炉孔,象征海上的仙山。炉身圆杯状,下接凸箍圆柱,柱下喇叭状底。底座圆盘形。炉中点上沉香时,烟云溢出孔隙,升腾旋绕的云气赋予整座山峰一种神秘感,犹如仙境。博山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博山炉已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西汉时期能工巧匠们这种巧妙的视觉处理,留给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赋予动势的丘壑林泉之间,从创作者们将炉盖联想成山峰的那一刻起,便让这件博山炉在艺术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皆为描述博山炉熏香时香云缭绕的神仙境界。关于博山炉,后世的人们普遍相信与蓬莱仙岛有关,蓬莱仙岛的神话色彩本身就赋予了器物更多的故事性。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之前,汉代的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通过博山炉上的几缕青烟带给人们对仙山的无穷想象。

\
 
相 关 新 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唐十一面观音造像
下一篇:天水市博物馆藏品参展《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天水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电话:0938-8291377 邮箱:tssbwg1015@163.com